close
以前用中文寫作文時從來不擬大綱,
想好題目, 下筆就可以寫出長篇大論,
如果說有什麼技巧,
頂多是記住順序一定要有 "起, 承, 轉, 合".
就算後來國文課有教寫作文,
也只記著每一種文章的一個要點(註1),
其它寫作方式的要點向來是放在一旁,
真的記多了, 反倒寫不出好文章.
所以, 識字的前十年, 寫的好的通常是敘述文,
因為小時候文章背的多, 佳詞美句背的多,
走的是細膩描寫,舉一反三的風格,
滿像用文字作畫的方式(註2),
寫出的也總是具細靡遺的文章,
常常可以寫個3張300字的稿紙滿滿,
敘述的可能只是一個生活事件。
學了英文之後, 寫作方式剛好反過來,
老師總是訓練著要先擬大網,
再由於識字不多, 功力不夠加上時間限制,
常常變成一篇 "簡文" (註3).
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
總是要求重點, 重點, 還是重點,
不要拖泥帶水,不用鋪陳,
講究的是簡潔有力,鏗鏘有聲.
就這樣, 從此很少拖泥帶水,
思想都會變成, 列出重點,
再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填入,
文章也都可以很快寫好,
壞處是, 只論結果, 常常忽略支末細節,
人也會愈來愈大剌剌的.
若要說個綜合之見,
論說文宜採美式作法,
敘述文宜採中式作法,
時間少,卻要能引人注意宜採美式作法,
時間多, 要感人肺腑宜採中式作法。
註1: 論說文要有支持己見的論點,
敘述文要形容的越詳細越好,
最好有如妙筆生花 之類的.
註2: 現在回頭看,
覺得這種長篇大論卻只有一個重點的文章風格
好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註3: 簡文 = 一篇3段, 一段3句,
第一段採破題法,
第1句是引句, 第2句道出主題, 第3句引出第2段,
第二段列出支持第一段的原因, 理由,
第三段 總結, 再呼應一下主題.
想好題目, 下筆就可以寫出長篇大論,
如果說有什麼技巧,
頂多是記住順序一定要有 "起, 承, 轉, 合".
就算後來國文課有教寫作文,
也只記著每一種文章的一個要點(註1),
其它寫作方式的要點向來是放在一旁,
真的記多了, 反倒寫不出好文章.
所以, 識字的前十年, 寫的好的通常是敘述文,
因為小時候文章背的多, 佳詞美句背的多,
走的是細膩描寫,舉一反三的風格,
滿像用文字作畫的方式(註2),
寫出的也總是具細靡遺的文章,
常常可以寫個3張300字的稿紙滿滿,
敘述的可能只是一個生活事件。
學了英文之後, 寫作方式剛好反過來,
老師總是訓練著要先擬大網,
再由於識字不多, 功力不夠加上時間限制,
常常變成一篇 "簡文" (註3).
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
總是要求重點, 重點, 還是重點,
不要拖泥帶水,不用鋪陳,
講究的是簡潔有力,鏗鏘有聲.
就這樣, 從此很少拖泥帶水,
思想都會變成, 列出重點,
再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填入,
文章也都可以很快寫好,
壞處是, 只論結果, 常常忽略支末細節,
人也會愈來愈大剌剌的.
若要說個綜合之見,
論說文宜採美式作法,
敘述文宜採中式作法,
時間少,卻要能引人注意宜採美式作法,
時間多, 要感人肺腑宜採中式作法。
註1: 論說文要有支持己見的論點,
敘述文要形容的越詳細越好,
最好有如妙筆生花 之類的.
註2: 現在回頭看,
覺得這種長篇大論卻只有一個重點的文章風格
好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註3: 簡文 = 一篇3段, 一段3句,
第一段採破題法,
第1句是引句, 第2句道出主題, 第3句引出第2段,
第二段列出支持第一段的原因, 理由,
第三段 總結, 再呼應一下主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