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睡天使醒惡魔)

這幾年媽媽界帶嬰兒的方法主分為2派,

一是
親密育兒 
The Baby Book 是亞馬遜熱銷百萬本的育兒書,
 
一是百歲丹瑪醫師的育兒法 
台灣有出一本"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這兩套書我都看了. 
親密育兒法主張要滿足寶寶的需求 (被愛/需要愛的需求). 
簡單說就是寶寶只會用哭來表達需求,
他哭了,可能是餓了,尿溼了,想睡了,想抱抱,
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有幸福感&安全感,
在滿滿被愛的感覺中長大 
一說法是人家未出世時在子宮裡是被滿滿的暖暖的擁抱著,
一來到人間就要人家自己獨立好像有點強人所難? 

百歲醫師的主張剛好相反,
他主張幫寶寶制定規律的生活,
幾點餵奶,幾點睡,除了生理需求外的哭泣都不該去抱/看寶寶,
誇張的形容法是,
晚上換好尿布喝完奶放在嬰兒床裡,
確認裡面沒有蛇,那媽媽就可以去睡了 
(寶寶怎麼哭都不用去理,久了,
寶寶自然養成不需要哭泣的乖乖個性) 

這兩種主張剛好對立,
親密育兒法的媽媽會覺得百歲醫師法太殘忍
(放個只會哭的寶寶哭上個10分30分的太沒有愛心,
而且會養出沒有安全感的嬰兒).

百歲醫師的媽媽則覺得親密育兒法的媽媽會累死自己
(因為寶寶一哭就馬上去抱去哄). 

個人覺得2派都有它好與不好的地方,
沒有一套是絕對的,只有哪一套是適合自己的寶寶的。

 在3代同堂的家庭要實施百歲很難(長輩那關就過不去),
儘管只有小夫妻2人住也很難,
聽到哭不停的嬰兒,母愛天性,
不用15分鐘媽媽的神經就會崩斷 ~ 
尤其是產後媽媽很容易因為生理不舒服,
奶量不夠,瘦不回去,寶寶狀況多,沒人幫忙,
心理焦慮等而憂鬱症上身,
再加上寶寶不停的哭聲就變成嘣斷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抱一抱,可以給他安全感讓寶寶安靜下來,
寶寶開心,媽媽安心,why not? 

規律作息來說,這個idea很好,但實施下來發現,
除非是全職媽媽,否則保姆,長輩,
父母輪流照顧的寶寶要實施百歲的規律作習法就很難. 





小兔子的人生裡,在哭泣時要不要抱這件事上,
爸爸雖然没看育兒書,但扮黑臉的他支持了百歲那一套,
沒耐心聽嬰兒哭又心軟的媽媽支持了親密育兒法這套.

媽媽不在時,哭哭沒人抱,爸爸很堅持,兔子更堅持,
可以哭一個小時累到睡著. 
媽媽在時,理智上不能抱,
但小哭變成嚎啕大哭再變成停不下來的哭,
超怕吵的我頂多忍個15分鐘再哭下去很怕自己會受不了先失控,
只好先去抱起來秀秀.
不過心情不好沒耐心安撫的時候就會捲起棉被換個房間,
讓父子倆去面對各自的堅持,
媽媽累了,耳不聽為淨
 (雖然心裡會有一咪咪的罪惡感,
但睡飽了,心情調適好了再戰才有勝利的機會) 




這樣沒有一致性,會不會造成嬰兒的困惑呢? 

答案是,不會

 (事後發現,嬰兒很聰明,
很快就學會分辨跟媽媽在一起時心情不好會哭哭討抱,
跟爸爸在一起時,心情不好只會默默的轉身,
默默的發呆,再默默的睡著(不用哭也不用抱). 
真是個"識實務者為俊傑"的最佳寫照啊~ 

大人呢? 

爸爸贏得"威嚴"很驕傲
(睡前爸爸在旁邊看ipad,
嬰兒會乖乖在床上滾來滾去滾到睡著),

換媽媽陪時,
媽媽享受出外上班忙了一天後跟嬰兒摟摟抱抱相親相愛到睡著的晚安時光 
(後來進展成也不用抱,就在床上跟媽媽一起看書10分鐘,
一起玩ipad 5分鐘,躺下刷牙2分鐘,
然後臥倒聽歌數羊滾滾到睡著)  

當然,
反差就是哭哭的時候,
媽媽抱會安靜下來,爸爸抱則不會. 
世上只有媽媽好,會跟媽媽鬧脾氣,
調皮時都會先回頭觀察爸爸的反應,
爸爸眉頭一皺,皮皮兔馬上變身乖乖兔! 


PS, 百歲這本書看了一次沒有很懂的,
一定要加看這本好笑又簡單的圖文攻略本.

喂,請問百歲醫師在家嗎?圖文育兒攻略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dmessage 的頭像
    midmessage

    小綠生活手札

    midmess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